生物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内涵广泛、潜力巨大,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新赛道,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黑龙江省敢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育新,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加速发展,强化前沿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举全省之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生物经济新基地、冰雪经济新标杆、创意设计新高地,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制胜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生物经济是新经济形态,谁先抓住先机,谁就能掌握未来。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生态大省、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和国家优质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黑龙江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挥区域特色,推动生物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应紧跟国际趋势、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厚植龙江生物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化生物经济体系,着力破解技术难关,扎实推动生物产业落地结果,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发展生物经济要做好系统谋划
【资料图】
立足新阶段实际发展需要,深化对生物安全、生物经济、生物技术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要素齐全,保障市场有序运行。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生物经济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系统工程,因此要建立省级层面生物经济发展专项工作组,研究我省生物经济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生物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上下协同、部门联动、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工作机制。要重视和强化对生物经济活动的风险预警和监管控制,重点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有效防范危害生物安全的事件发生,保障生物经济发展的有序运行。加强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范围,加快建立生物技术专项法律法规,扩大生物技术成果的专利保护范围,从而维护技术创新的公平环境。
完善要素配置,统筹关键资源。强大要素支撑是支持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汇聚省内外优质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养生物领域专项人才,增加外出交流机会,建立高素质、多层次的生物技术人才梯队。要抢占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加大对技术基础研究和人员培养的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吸引社会投资。此外,要加大生物基础要素保障力度。优先保障生物产业用地、用电、用水需求,简化申报审批流程,完善使用优惠政策。
优化市场环境,打通约束堵点。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建立市场准入绿色通道、规范标准,打通企业准入、投资招标、产品投放等环节。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生物产品研发重点,满足市场需要,实现创新价值。另一方面要构建新型动态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生物经济市场评价体系,搭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各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风险监管等行为进行动态评估和科学预警,不断提高市场现代化治理能力。
搭建生物产业集群
立足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路线图,充分发挥各地市生物产业优势,强化核心引领作用,块状、带状集聚,多点支撑,形成全链条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布局和特色发展。
培育全产业链条。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积极延长链条、补齐链条、强化链条,促进生物产业链条齐备健全。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研发,要聚焦农业种源、寒地慢病药物、石墨新材料等关键核心难点技术的攻关,对标行业领先技术,形成技术攻关清单,综合运用“揭榜挂帅”等方式,补齐补足技术要素短板。中游为生产企业及产品,要聚焦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促进产品更新迭代的效率。下游为商业市场和终端消费者。要聚焦拓宽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对接。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为导向,紧密结合上游技术设计和中游产品生产,推进形成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要汲取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生物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高端医药制剂研发,先进低碳材料制造、现代农业育种体系构建,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质量好、信誉高的“龙江制造”生物精品品牌集群,形成生物经济发展合力,减少同质竞争现象,促进市场环境稳定。依托“一极、两区、一带”生物产业新格局,加强哈尔滨生物产业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松嫩平原和泛三江平原生物产业核心区、示范区,以及林区寒地生物产业带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联动,有利于结合地区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互助、利益共享。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企业是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一方面要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龙江,利用生物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审批程序简易等条件吸引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进驻,探索技术入股出资、产品服务合作等多种商业模式,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经济创新强省。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资源整合,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发挥龙江中药材、育种技术、生物质能源的潜力,重点突破高效能转化与高值利用的核心技术,聚焦专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稳固龙江生物产业优势地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立足现有研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攻破数字信息壁垒,加强协同创新,多方发力,多轮驱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
构建多元创新交流平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争取国家级生物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布局和加快本地科研院所、高校学科建设等方式,加快推进重大理论、专利技术、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整合本土生物经济领域创新资源,发挥资源汇聚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齐链;构建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生物医药分析、测试、评价、转化中心,生物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促进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市场的产业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推进“生物+数字”战略。强化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聚力建设生物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生物医疗数据库,在药物研发、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疾病预测等方面实现场景应用。建立健全生物农业数据中心,依托“智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环境监测、灾害预警、远程技术指导、线上产品交易等农业信息服务可视化,提高生物农业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生物制造供需数据库,按需进行点对点精准匹配商品和服务,促进生物制造领域价值链的优化与发展。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