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过,回顾2023年上半年,证券公司行业多项业务遭遇强监管。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各地证监局及沪深两所等监管部门累计对68家券商下发共计167张罚单,其中8家券商在上半年所收罚单多于5张。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监管也“重拳”整治券商研报违规情况,多达42张罚单直指研报业务违规。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面注册制落地、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强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规范券商各业务板块,矫正业务环节中不规范的部分,督促其高质量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
(资料图)
网信证券罚单最多
在证券公司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违规情况也时有发生。针对行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也在近年来“重拳”出击。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年内共有68家券商收到证监会、各地证监局及沪深两所下发的167张罚单。
整体来看,多家机构在年内数次收到监管罚单。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在年内收到的罚单合计达10张,居行业之首。同时,中信建投证券、方正证券、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金证券、西南证券共7家机构在上半年的罚单也多于5张。此外,国融证券、太平证券、首创证券等32家券商在年内收到的罚单也多于1张。
其中,网信证券因在公司债券交易业务存在重大合规风控风险、债券交易合规制度不健全、通过“抽屉协议”开展债券交易、为他人参与债券交易提供便利、规避内控与监管等多项违规行为,时任公司董事长刘平等共计10名负责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5-15年不等。
由于公司债券违约发生经营风险,网信证券于2021年7月16日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进行破产重整。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网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股东;同年8月,网信证券完成破产重整工作。2023年1月,网信证券正式更名为麦高证券。
此外,方正证券等前述7家机构也因存在营业部及员工违规、保荐业务违规、债券承销业务违规、研报业务违规等情况,遭监管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或书面警示。针对前述在年内收到罚单多于5张的机构整改情况及后续改进措施,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部分相关机构,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指出,在全面注册制落地、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强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规范券商各业务板块。特别是保荐机构,需要通过严监管,矫正业务环节中不规范的部分,督促其高质量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把好资本市场入口。
针对券商收到多张罚单可能产生的影响,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或会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收到罚单可能会导致公司声誉受损,进而影响客户和投资者的信心,降低业务和交易量。其次,罚单可能需要券商支付罚款,增加运营成本。此外,罚单还会引起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关注和调整,增加管理成本和调整的不确定性。
超40张罚单直指研报违规
从处罚的具体原因来看,研报违规成为上半年券商罚单“重灾区”。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在研报领域,监管部门共对民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22家机构开出多达42张罚单。
在2023年上半年的最后2个交易日,监管“五箭”齐发直指券商研报违规事件。6月30日,江西证监局连发3张罚单,指出国盛证券在发布研报中存在业务管理不足等问题,并对国盛证券出具警示函。同期,国盛证券署名证券分析师、时任策略首席分析师、时任研究所副所长等4人也均难逃其责,遭监管出具警示函。6月29日,天津证监局也开出2张罚单表示,渤海证券存在研报业务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
在年内有关研报的罚单中,西部证券相关责任人被点名最多。具体来看,5月25日,因存在研报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个别调研未履行事先审批程序等问题,西部证券及公司6名责任人均被监管出具警示函。同时,也有券商在一个月内先后2次因研报违规而受到监管关注。5月25日,首创证券被北京证监局指出,研报业务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第三方刊载或转发公司研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仅5天后,首创证券署名证券分析师翟炜又因研报部分信息引用数据未说明来源等问题受罚。
杨海平指出,券商研究报告对券商部分业务板块有重要影响,在服务投资者、引导投资者投资决策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券商研究报告出现了乱象,甚至成为投诉重点、负面舆情焦点,不仅损害了券商的形象,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通过对该领域的严监管,督促券商分析师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判断,提升投研质量,从而提升券商服务能力,也是做实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在研报监管领域,监管机构早已开足马力。北京商报记者获悉,2023年5月,证监会向各券商通报2022年研报“双随机”的现场检查情况,覆盖45家公司300篇研报。其中,“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成为典型问题之一。一个月后的6月14日,中证协也发布通知表示,为落实2022年发布证券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相关工作安排,将根据监管要求开展发布证券研报业务培训。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伴随监管趋严,券商研报的规范性与合规性更被注重,券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研报,且提升数据全面性、观点客观性的要求。
需完善内控、提升执业质量
除上述研报业务违规外,证券公司行业还有多项业务违规成为监管处罚重点。其中,投行业务违规依旧是证券公司行业中的老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38张罚单直指券商投行业务,具体包括承销保荐、持续督导、背调不尽责等多方面问题。其中,中信证券上半年收到的5张罚单均与投行保荐业务违规有关;海通证券则因IPO“一查就撤”遭监管警示。
此外,上半年还有33张罚单直指券商或旗下分公司、营业部及个人违规情况。同期,也存在个人使用他人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的情况,其中包括华安证券杨爱民,时任民生证券天津福安大街营业部(现更名为民生证券天津多伦道营业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魏方,时任财达证券佳木斯长安东路营业部、财达证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季显文等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另有10张罚单涉及券商基金销售业务,具体来看,多数与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人员参与基金销售的情况有关。同期,公司涉及网络安全问题、员工利用自媒体从事违规行为、证券从业考试中作弊的情况亦有遭罚。
从处罚措施看,监管部门大多以出具警示函的形式为主,此外还包括部分责令改正、书面警示等措施,但也有券商被限制相关业务活动。例如,4月13日,国都证券因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股权管理未履职尽责等多项问题,遭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6月9日,五矿证监局也因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等问题被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上述的处罚措施,部分券商及个人则要“背负”罚款。因作为豫金刚石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保荐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存在未勤勉尽责等多项违规,东北证券于6月17日被证监会责令改正,罚没755万元。而在前述个人使用他人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的罚单中,杨爱民、魏方、季显文3人也分别被处以25万元、20万元、5万元的罚款。此外,华龙证券旗下证券从业人员赵明因在任职期间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也遭新疆证监局没收违法所得万元,并处以3万元罚款。
前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针对上述频繁违规情况,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券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惩戒力度。其次,券商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和风控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制定,制定行业准则和行为准则,引导券商合规经营。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选择合规、专业的券商进行投资和交易。
总体来看,杨海平表示,“短期而言,密集收到罚单对于券商的市场形象、展业能力及业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长期看,被罚券商需根据罚单进行反思,积极完善内控管理,提升各环节执业质量,监管罚单反而可能成为券商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