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资讯丨环城生态公园带、绿道、美丽街区怎么建设?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回应

2023-04-21 10:45:51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街头的垃圾桶太少?夜市设摊怎么管理?公园开放帐篷区有隐患怎么办?在超大型城市如何保护野生动物?……4月2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3民生访谈”,回应市民关切的话题。


(资料图)

动态优化调整道路废物箱

为适应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提升的需要,上海于2019年修订《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明确道路、公共广场等场所废物箱的设置,应结合道路和公共广场人流特征、生活垃圾产生特点,具体位置应该既方便生活废弃物的投放,也方便分类收集和运输作业。

邓建平介绍,2019年上海全市有公共废物箱6.2万个,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废物箱数量削减到3.6万个,到2022年年底,废物箱优化增加到3.8万个。

在日常管理中,绿化市容部门发现部分区域存在道路废物箱偏少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计划按照三个原则,分三步走,来动态优化调整全市废物箱的设置,持续提升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跟市民出行路径相匹配的原则,每个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一定范围内将设置废物箱,方便市民上下班出行中简单投放随身垃圾需求;二是跟人流数量密度相匹配的原则,在过街横道线进出口根据人流量实际情况增设废物箱,同时在公共广场、街心花园、开放绿地等人流密集的场所选择适宜的位置,优化废物箱的设置;三是跟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的原则,到去年年底,上海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将近2.2万组,今年继续推进优化道路公共场所废物箱投口二次升级改造工作,引导市民群众正确分类投放。

此外,2021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联合印发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本市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运管理工作的通知》(沪绿容规〔2021〕3号),正式拉开装修垃圾收运新模式序幕,全市采用“固定厢房、专用回收箱、临时交付点”三种收运模式,今年,装修垃圾收运新模式将全面覆盖全市220个街镇。

设摊管理疏堵结合

近年来,夜市经济、设摊经营的需求高涨,人们既期待市容环境干净整洁,也期待城市有烟火气。不能完全放开,也不能一刀切管死,如何精细化摊位管理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邓建平表示,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后,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声音“上海完全开放设摊了”,但事实上,新版《条例》明确,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摊经营,对于设摊管理,上海始终坚持“堵疏结合”。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上海设摊管理经历了“还路于民”“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四个阶段,无序设摊数量从有记录的2007年4.7万个减少到了2022年的5759个。这些年,市民游客对上海“整洁、有序、安全、温馨、美观”的市容环境给予充分肯定,无序设摊的治理可以说功不可没。

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推进各区制定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严禁无序设摊,维护市容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安全有序、开放包容、体现品质等原则,完善商业布局,依法严禁无序设摊,以设摊经营为补充,在巩固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平衡“烟火气”与市容环境的关系,不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二是分类分区管理,体现因地制宜。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相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要进行审定,做好全市统筹。区人民政府在严禁的区域以外,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

三是规范设置要求,确保安全有序。设摊开放区要有运营主体,负责设摊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承担市容环境、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体责任。个人设摊应在指定的设摊开放区,在运营主体的组织下进行。

四是完善常态管理,形成社会共治。绿化市容、商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对设摊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指导。将设摊管理工作纳入“一网统管”。引导并希望社会各方履行“门责”制度,践行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好市容环境。

优化公园帐篷区管理

为满足越来越多游客对公园帐篷区活动的需求,去年12月1日,市绿化市容部门发布《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开放草坪或林下空间,为游客提供帐篷活动空间。

邓建平介绍,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53座城市公园为游客提供可搭帐篷的区域,包括5座直属公园、12个区,其中浦东新区、奉贤区数量最多,如上海辰山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高东生态园等。

搭帐篷太过热门,带来了草坪过度使用、垃圾乱扔、游客违规使用明火以及天幕帐篷造成的安全隐患。

邓建平表示,绿化市容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管理细则,平衡好绿化保护和游客休闲之间的关系。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公园根据植物生长周期特征采取草坪轮换制度,合理规划帐篷区开放时间。

(2)对帐篷区进行容量控制,每块草坪测算一个最大承载量,达到上限后现场由保安进行管控。

(3)在草坪中间留出儿童活动区,中间区域以及安全通道上禁止搭建帐篷或天幕。

(4)公园管理方打算对于搭建天幕的下发安全告知书,提醒游客地钉要长一点,钉得深一点,也提醒大家天幕下尽量不要追逐打闹,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今年计划完成22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在公共厕所中“加强适老化适幼化设施、设备配备”。

2023年,上海全市共计划完成22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其中改造完成16座样板公厕(每区一座)。截至3月底,已完成全市及各区改造计划、任务的制定,出台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启动样板公厕改造;10月底前,按照“完成一座验收一座”的要求,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改造标准具体项目分为基础类和提升类。基础类项目可满足一般情况下老人、儿童及其他特殊人群如厕要求,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内容;提升类项目,可根据各公厕实际需求选择,是为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群体需求设置的改造内容。

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

邓建平介绍,目前上海监测记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

为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上海正选择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和修复工作,已建有自然保护区4个,市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个,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今年5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当前市绿化市容部门正在加快推动《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进程。

邓建平介绍,新制定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在建立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完善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保护等方面,体现上海特色和亮点。

“一大环”和“五小环” 构建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

《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提出构建“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

“一带”指的就是环城生态公园带,是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通俗来讲,就是“一大环”和“五小环”。

“一大环”主要由“环上”(98公里外环绿带)、“环内”(楔形绿地)、“环外”(生态间隔带)构成。

“五小环”指的是“五个新城”绿环。环城生态公园带的规划建设是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也可以说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金海湿地公园 视觉中国 资料图邓建平介绍,自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环上,浦东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首批7座环上公园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闵行春申公园、锦梅公园等第二批10座环上公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内建成开放。同时,还建成了浦东段外环主干绿道15公里,启动了8处外环绿道断点建设,同步推进12处新、改建外环绿道驿站建设,其中2处绿环驿站建成开放。环内,重点推进了碧云、森兰、三林、北蔡、桃浦、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完成绿地建设200公顷。

环外,推动了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实施方案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围绕“五个新城”我们开展了国际方案征集,并在此基础上已编制完成上海新城绿环专项规划。

今年,市绿化市容部门将全面发力:

环上推进徐汇华泾公园,闵行春申公园等10座“环上”公园年底焕新登场,并推动9座“环上公园”实现开工建设。同时,计划年内建成14公里外环绿道;实现4处外环绿道断点贯通,推动21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开工;建成8座外环驿站,推动5座外环驿站开工。实施绿化“四化”改造提升面积100公顷以上。

环内推进森兰、北蔡、三林、桃浦、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累计建成绿地100公顷。

环外主动衔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快吴淞江生态间隔带规划研究。

“五个新城”按照新城绿环专项规划,计划每个新城建成10公里以上绿道,完成3000亩左右新增森林面积,形成环新城森林公园群总体规划布局和实施计划,完成一处以上森林公园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未来,“五个新城”将实现5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滨水公共空间,5公里进森林,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美丽街区建设

“十三五”以来,上海大力推进绿道建设,用绿色线性生态空间串联起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绿地林地、林荫片区等各类绿色空间,激活城市生态和人文资源,全力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全市绿道建设每年以200公里的增长量、连续7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持续推进,受到市民的好评。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绿道约1538公里。

“美丽街区”建设是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这些年上海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主要载体。自2018年起,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合力推动“美丽街区”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美丽街区”554个,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城市建成区的32%。它不仅让上海的“脸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也让市民群众对“里子”越来越美好有了更多的体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