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火箭浣熊的悲剧内核

2023-08-12 19:49:03来源:哔哩哔哩

关于银护

在分析火箭之前,我想先就银护系列电影的评价(尤其是银护三)来进行讨论。


(资料图片)

得益于漫威电影质量长久的低迷,银护三伴随着源源不断的好评成功进入了观众们的视野中。这促成了大量对银护系列一无所知的观众对这部电影进行褒贬不一的评价。

的确,如果将银护三单独拎出来评价,可以发现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反派塑造单薄,人物互动过于激烈(尤指人物间的大吼大叫),剧情的推进衔接稍有生硬......但无论如何,世上不会有完美的作品——或者说,是令所有人满意的作品。如果将银护三看作一部独立的作品,我会给出较高的评价:但如果将银护三作为一个系列的作品来看,我会摒弃掉它的所有缺陷,将它视作一部完美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几乎将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成长弧线都进行了丰满、完善。也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情同手足的家庭。

在各个人物成长弧线的丰满过程中,最完美的莫过于火箭的成长过程——单独看待银护三,我们只能知道他悲剧的起源,他忧伤的原因。但如果将系列电影火箭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我们就能够窥探他遭受创伤后纠杂煎熬的内心。

他为了不再受伤,制造了一件刚烈刻薄的外衣,用于掩饰内心柔弱的自卑,对陪伴的渴望。

如果没看过系列电影,就不能得知他为了活下去做出的努力:他是如此悲剧的一个存在,他又是如此痛恨自己,没人能真正理解他。也许出现过,但那个人也已经死了。有人理解他又能如何呢?谁能够救赎他的灵魂?

总结来说,《银河护卫队3》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行阐释:阐释火箭浣熊总是愤怒,仿佛一只时刻竖起尖刺的刺猬的原因。如果看过系列电影,就会对他产生更深刻的认同感。从而认为这部电影是几近完美的收场。

如果看过系列电影仍然对角色形象没有任何认同感,那么他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融入到银护塑造的互动历程中去。

火箭的悲剧内核

在这里我先抛出不负责任的,感性的结论:我认为火箭是彻底的悲剧人物。没有任何得到救赎的希望。在影视作品中的救赎是创作者的一厢情愿,是对普世价值观的美好追求。

一般来说,悲剧人物有以下特征:

悲剧必须有悲惨的结局,不能以大团圆收场。悲剧主人公必须最终遭到毁灭。毁灭不等于死亡。

悲剧主人公在根本上必须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李尔王》中的小女儿,在胜利前夕死去,这属于典型的根本上无辜的受害者。

悲剧主人公往往是崇高的英雄人物。悲剧人物往往是对人生执著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和非凡的生存意志。

我们先讨论二,三。

第二点很好解释,作为一只无辜的小浣熊,它被迫改造,赋予了认知能力,成为了“89p13”。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认为这只“浣熊”被赋予了人性,成为了人(这里的”人性“代指认知能力)。那么被赋予这种能力对他来说是好事吗?显然,在经历一系列创伤之后,火箭已经将这份人性视为诅咒。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一只本来能够免遭创伤的普通浣熊。但他却是那么不幸,被赋予的认知力附带的痛苦所折磨。

关于这份痛苦感的体现,笔者想要再深入讨论。

爱听歌:爱听歌本身并不能作为内心纠杂的体现。但在文学领域,常从客观之像中领悟主观之意是内心纠杂善感的体现。《Creep》唱出了他的处境,他的心声,所以他不由自主地跟唱。《Father And Son》彰显了勇度和彼得的情深意坚,他因此为这位知音黯然落泪。如若仔细观察,银护三中火箭所听,所唱的内容无一不体现他忧愁的心境:对自我的否定、害死亲爱之人的愤恨,天人永隔的悲痛。

我是谁:火箭恐怕究其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去?但是很可惜,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即使是剧本的创作者,也用”存在的意义要自己探寻”来草草略过(在电影中,火箭潜意识的化身“莱拉”说“There are the hands that made us,and then there are the hands that guide the hands"即有人创造了我们,就会有人引领我们)笔者认为这样的说辞是无力的,空洞的。但这又是无解的:火箭的创造者自己都无法摆脱这个问题。

关于最后火箭身份的揭示,有读者可能会有疑问:火箭已经知道自己是浣熊了啊!就像有认知能力的个体知道自己是一个人类一样。这种身份坐实的安全感能够舒缓火箭的痛苦。

但现实是残酷的:火箭依然是宇宙中最孤独的怪胎。

为何这样说?在一次访谈中,詹姆斯古恩提到关于火箭的嘴巴:他们在设计火箭时并非照搬浣熊的嘴型,而是参考了狗的嘴型。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顺利说话。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为了满足这只浣熊成为"人“的种种条件,他的身体特征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而他在至高进化飞船中拯救出来的小浣熊们,最终也会变成遭人厌恶,乱翻垃圾桶,咬墙拆房的“小畜生”。他们长的和火箭相近,但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个体——一个个无法从中寻求到任何认同感的个体。

因此,笔者认为,火箭的这种与他人身体特征的疏离感将永远伴随、无可消解:也许面对长大后无脑疯狂的浣熊们,火箭内心的苦痛还会加深。

关于第三点,笔者认为,火箭自至高进化飞船中逃离之后,内心中“寻死”和“苟活”的取向斗争便一直持续:能伴随他渡过无意义人生的一大助力,想必是格鲁特的陪伴:这种亲密,无私的友情让火箭得以卸下刚强刻薄的伪装,展现内心的细腻。如果没有格鲁特的陪伴,那么笔者认为这只孤独可怜的怪胎很快便会消磨在无垠广阔,仿佛和他的存在意义看不到目的和意义的宇宙中去——也就是说,火箭坚强地活着,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是为了他珍视的人而活着。他从不在乎宇宙的命运,陌生人的命运,自己的命运,在只在乎他在乎的人的命运。他在乎的人在乎宇宙,那么他便会出手拯救。他在乎的人关心陌生者,他便也跟着关心他们。(这里的理论支撑基于@Cap_of_Benatar的文章詹姆斯·古恩导演谈火箭内心情感历程——宇宙中最可怜的小浣熊,感谢!)

无疑,这样的行事动机是一种彻底的逃避,对自我的淡化,是一个充斥着空洞,无意义的人生观念,如此顽强地活着,每一天都是煎熬。

足够非凡。足够坚强。

最后,关于第一点。我们知道,在银护三中,火箭看似已经了却自己的心结,实现了对自我的接纳: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称不上是大团圆,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但笔者极端主观的认为,火箭对自我的和解成功是外界因素(作者的一厢情愿,对观众内心需求的考量,积极主旋律的追求)占主导的原因。为了这么多人热爱火箭,欣赏火箭,愿意为他流下泪水的人,作者选择割舍掉火箭的一部分灵魂:用外界的意愿强行扭转了他的内心意愿。

总结来说,就是笔者认为火箭并不想选择自我和解。他依然倾向于回归虚无自我的痛楚中苟活于世,但如果有这样一个死亡的机会,他会毫不犹豫地扑向他期待已久的死亡。

这样的倾向有以下原因:

害死朋友的愧疚感。

无法实现好友约定的缺失感。

自我厌恶的烦躁(在一个晚上,躺在床上时,我成功带入进火箭的形象中——我想象着自己的双手,这是一双肮脏的浣熊手。我把掌心张开,双目注视着它,一种前所未有的厌恶感涌上心头,为什么我是这么恶心的一个东西?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活着的无意义感。

对结束痛苦的渴望。(这里我倾向于理解为,火箭本来不需要承受这些苦难。他本可以做一只没有认知力的浣熊,那么我为什么不去抛弃掉这些认知,杀死自己,来解脱自己?)

如果让火箭自己选择,那么如果我是他,并且提供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会,

我会选择自我毁灭。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所具备的情感支撑(指护卫队家庭的关爱)能够驱使我不去主动寻求自我毁灭的机会(自杀)。

综上,笔者认为火箭具备悲剧人物所拥有的所有特征。如果火箭诞生在古典戏剧,或者严肃文学中,那么火箭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悲剧的形式展现。

总结

火箭本就不应存在。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么一个可怜的生物,那么我会发自内心地为他哭泣。我欣赏他,爱他,这毫无疑问。但如果能看到他结束痛苦,那么我的内心也能够得到一点慰藉。

有没有既能活着又能结束痛苦的方法?

没有。

标签:

猜你喜欢
财经 MORE